我嚇了一跳,因為我只有在同學訂婚時順手拍了幾張相片,婚禮這檔事我其實不太會拍,不過還好她們還找了一個平常有在接案的攝影師充當主攝,所以我帶著一點忐忑的心情答應了。
我唯一的一台單眼是三個月前購入的Canon EOS 550D,閃燈是一個月前入手的永諾YN-560,鏡頭則是Canon EF 28-105.3.5-4.5與EF 50/1.8 II這兩顆。沒錯,這是目前市場上最便宜的數位機身,最便宜的大光圈定焦人像鏡與變焦旅遊鏡,還有最最最便宜的閃光燈。
到了會場,第一件事情當然就是測光。
因為我不希望拍照的過程中一直浪費時間讓相機自動測光,所以我一開始就打算用手動曝光的方式拍完全場。當然這樣一來測光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。
因為沒有帶灰卡,所以只好找乳白色的物體測光,所以在門口的花就成了我的首選。第一次測光,發現如果我想要在F4.5與1/100s下面得到正常的曝光,ISO需要飆高到3200。所以我打開閃燈,讓閃燈的出力維持在第四格(永諾閃燈只能手動調整出力與焦距),焦距在50mm,然後讓ISO降兩級,再對著花束試拍了一張。
發現有一點過曝,所以我略為升高快門速度到1/160s,拍下了這張。
沒多久,同事與她的姐妹們也都準備得差不多了,和我一起在門口等待新娘進場,順便又拍了一張。這張我試著套了俗稱肥皂盒的柔光罩直打,但很遺憾的在她們的臉上都留下了閃光燈的痕跡。
因為覺得F3.5-4.5的光圈實在有點小,所以我換成了50/1.8這顆,沒多久之後新娘進場。
緊接著就是文定的儀式,這時我才發現大光圈雖然好拍,可是定焦鏡在婚禮中有點應變不及,但是在儀式進行中我不可能換鏡頭,只好硬著頭皮拍。
文定儀式完成之後,我馬上把鏡頭換回來,光圈小也沒關係,靠閃燈補光吧!
賓客陸續抵達,這時候主攝繞著新郎新娘與雙方親戚打轉,我不想干擾他,所以就跑到門口幫忙紀錄到賀的親友們的神情。
賓客大致就座之後,新郎與新娘就進場了,這時候燈光全滅,所以原本的測光非常不夠用,我只好加大閃燈出力,最後甚至不得不調高了ISO到1600,才勉強夠應付。
但也是只是夠應付而已,閃燈在新郎與新娘臉上都留下了痕跡。而且因為天花板設計的關係,此時沒辦法打跳燈,讓我覺得很頭痛。或許下次再遇到的話,就把閃燈取下來,配合內閃打雙燈吧!
當然婚宴過程中有一些感人的小活動,因為閃燈設定的出力太小了,所以我不得不讓機身的ISO維持在3200。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可以再增加一點閃燈的出力,不必為了清楚的畫面犧牲畫質,幸好550D的ISO3200還算是勉強堪用,沒有太掉漆。
接下來就是一片混亂的敬酒了!
因為場地不大,但桌次比較多的關係,所以桌與桌之間的距離很小,當敬酒隊伍走進去之後,通常就沒有攝影人員可以站的位置了,所以這時候是不分主攝還是側拍的人,大家都是輪流上陣,盡量在不同角度把畫面保留下來。
好玩的是,主桌敬完酒之後,新娘的姐妹們也出來敬酒。
折騰了幾個小時,總算到了尾聲,送客的部份一樣是很混亂,而且我已經有點沒力了,只好躲到一旁,只是象徵性拍了幾張。
總結的心得是:
1.經驗還是很重要,譬如進場時的相片我幾乎都拍壞掉了,因為手動曝光的關係,這時候人如果沒有反應過來,相片就會嚴重曝光不足。
2.有搭配閃燈的話,F4.5的光圈其實夠用,也不見得一定要把感光度拉高到3200,只是我對閃燈真的還不夠熟悉,需要多練習。
3.閃燈其實不是不能直打,只是打在上了濃妝的新娘、伴娘等人的臉上,會留下痕跡,反而是沒上妝或是淡妝的賓客大多不會這樣。希望後來買的布質柔光罩可以讓閃燈的光線擴散的更寬更均勻。
4.現場的室內燈光其實有點麻煩,大多是偏黃的聚光燈,人只要走進聚光範圍就會過曝,而且因為是聚光燈,所以有時候就只有鼻子過曝。嚴重的幾張都只好忍痛放棄。
5.白平衡的問題基本上在拍攝期間我是忽略的,因為很難控制,所以回來之後大概有超過一半都需要調整。
6.遮光罩還是必要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